隆基之所以选择单晶路线,媒体将其说成专业惯性使然。
在此,我们也建议光伏企业在开发新项目时,重点关注土地类型,规避法律、税费等风险,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,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,合理处置各类垃圾,让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更绿!加强乡村基建,大力推广户用光伏《意见》要求,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,对摆脱贫困的县,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,做到扶上马送一程。
此外,许多乡村道路计划配置太阳能路灯,也给光伏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机遇。光伏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典型代表,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。2月21日 ,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》正式发布。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,确保工作不留空档、政策不留空白。以2020年平价上网项目规模排名第一的广东为例,多数光伏电站都采用农光互补、渔光互补等方式对土地资源实现复合利用,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,提升单位面积土地的综合收益。
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,实行分层分类帮扶。加强村级客运站点、文化体育、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。记者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获得的数据显示,2021年国内硅料新增产能预计约为8.78万吨。
组件龙头天合光能(19.670, -0.99, -4.79%)的情况也值得关注,去年8月,公司宣布拟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210mm太阳能电池项目,2021年底的电池产能规划合计将达到26GW左右;此外,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的全产业链合作中还涉及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。一方面,匹配182、210等大尺寸组件的光伏玻璃仍有可能供不应求;另一方面,在双玻组件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背景下,2.0mm光伏玻璃可能出现紧缺情况。当然,组件环节会否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般的客户争夺战同样值得关注,因为,按照行业统计,相较于2020年,2021年六大组件企业(隆基、晶科、晶澳、天合、阿斯特、东方日升)的出货目标基本呈现翻倍增长,六家企业合计总目标就已经超过了170GW。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扩产计划被密集抛出,近日,中环股份(26.660,-1.04, -3.75%)宣布拟在宁夏投建50GW单晶硅片,福莱特(34.970, -0.28,-0.79%)在不久前也表示要新投资5座光伏玻璃窑炉,总的来看,这一轮扩产潮涉及产业链的方方面面。
今年1月,东方日升(13.630, -0.68, -4.75%)签订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(金坛基地二期)项目合作意向书,公开资料显示,本次合作主要系东方日升拟在东方日升常州原有厂区内建设年产4GW以上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6GW以上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。但是,扩张一直在路上,以硅料为例,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,2021年硅料预计新增产能8.78万吨,2022年为20.5万吨,市场的潜在波动给当下的扩张埋下了不确定性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电池、组件环节扩产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来自于技术的更迭,包括电池从P型转向N型、大硅片的应用以及大功率组件的普及程度。电池、组件面临技术革新硅片的下游,电池、组件环节同样扩张步伐迅速,举几个例子,晶澳科技(38.430, 0.98, 2.62%)近日公告称,拟在扬州经开区投资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,项目分两期建设。疯狂的光伏!动不动百亿扩产,更有股票疯涨600%!腥风血雨将至?6大企业出货量超全球需求!过剩危机真来了... 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等目标的引领下,光伏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。按照中环股份的计划,公司拟在银川经开区建设50GW(G12)太阳能(5.550, -0.22, -3.81%)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,项目总投资额预计120亿元。
一家电池厂商人士向记者说道。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向记者表示,在2021年光伏国内新增60GW装机,全球新增160GW的前提条件下,硅料市场在上半年呈现阶段性供应过剩,需求有望在2季度达到低点;不过,下半年市场会再次呈现供不应求,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。虽然PERC电池的生命周期还不会很快结束,但业内不少电池企业已经转向其他新技术,例如,记者从爱旭股份了解到,公司2021年的新增电池产能将不再采用PERC技术,而是其他技术路线。不过,问题也来了,综合各家的现有产能与扩产计划,2021年国内硅片产能超过300GW已经是大概率事件,但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,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为150GW~170GW。
例如福耀玻璃(57.450, -1.54, -2.61%),公司在H股配售计划中表示,一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光伏玻璃市场,其他的新进入者还包括旗滨集团(11.990, -0.25, -2.04%)等。上机数控与京运通都是由设备制造转向硅片生产的,两家公司硅片产能扩张的同时,长单合同纷至沓来,近期,上机数控累计获得305亿元硅片订单,京运通获得长单约168亿元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警惕行业无序扩产的声音正越来越多,作为最激进的一个环节,硅片的过剩风险愈发突出,机构预计,明年硅片均价或将下降20%;电池与组件的扩产同样激进,以至于六大组件企业2021年的合计出货量目标超过了今年全球的潜在需求。相比硅片而言,电池、组件同样面临过剩风险,但由于两者更接近终端用户,而终端用户的核心诉求就是度电成本的降低。
另一家硅片新势力企业是京运通(8.300, -0.42, -4.82%),同样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,公司现有乌海一期5GW硅片项目,实际产能可提升至7GW左右;在规划的还包括乌海二期10GW,以及乐山24GW项目,其中,乐山项目分两期实施。硅料、玻璃仍显紧缺当然,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也有异类,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环节虽然大规模扩产,但仍可能受制于硅料与光伏玻璃等环节的供应不足。伴随扩产与大单加持,2020年,上机数控、京运通股价涨幅分别达到了623%和243%。隆基股份方面,市场普遍预计其2021年硅片产能将达到110GW,保持绝对市场领先。中环股份表示,该项目将扩大规模效益、提效降本,项目建成后,公司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。去年四季度,上机数控(176.980, 13.99, 8.58%)旗下的弘元二期8GW硅片项目投产,加上此前已投产的一期5GW项目,合计产能13GW。
兴业证券(8.110, -0.08, -0.98%)就此表示,根据2021年国内硅片需求情况及硅片行业的成本曲线,预计明年硅片的价格中枢将在2.67元/片附近,下降20%左右。除了福莱特、彩虹新能源等一众老玩家,光伏玻璃市场也吸引了很多行业外的企业参与进来。
记者从业内得到的反馈显示,光伏电池技术正迎来新旧替代的拐点,光伏行业里,三年就会出现一个大的更替,PERC电池是2017年出来的,现在眼看着PERC即将面临下一个新技术替代的时间节点。这也就意味着,虽然大批项目计划上马,但短期光伏玻璃的供应仍然十分紧张。
然而,新势力企业尚未羽翼丰满,中环股份最近的一笔大规模扩产计划就令市场为之震动。从专业机构的最新报价来看,上周,3.2mm镀膜光伏玻璃的均价为43元/平方米,而2.0mm的均价为34.5元/平方米,价格延续了去年末以来的高位运行态势。
记者从业内得到的反馈显示,光伏玻璃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缓解,不过,届时可能会出现结构性问题。难道硅料与光伏玻璃制造商没有扩产计划吗?实则不然,只不过由于扩产周期不同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,这两个环节扩产进度相对较慢。光伏硅片一直是隆基股份(114.620, 3.88, 3.50%)、中环股份的双寡头天下,新势力企业崛起的重要原因是市场期待出现新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,硅片市场两强格局的更迭似乎就在当下。去年下半年以来,硅料供应紧缺的现象愈发突出,价格也从6万元/吨的低点冲高至9万元/吨以上,涨幅超过50%
当然,组件环节会否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般的客户争夺战同样值得关注,因为,按照行业统计,相较于2020年,2021年六大组件企业(隆基、晶科、晶澳、天合、阿斯特、东方日升)的出货目标基本呈现翻倍增长,六家企业合计总目标就已经超过了170GW。电池与组件环节的扩产计划更多的来自于2020年,根据通威股份(45.590, 0.59, 1.31%)去年2月披露的三年发展规划,2020年公司电池产能达到30GW~40GW、2021年要达到40GW~60GW;去年8月,爱旭股份(15.150, -0.61, -3.87%)公告称,拟通过浙江爱旭投资建设义乌四期、五期年产1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。
中环股份表示,该项目将扩大规模效益、提效降本,项目建成后,公司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。一方面,匹配182、210等大尺寸组件的光伏玻璃仍有可能供不应求;另一方面,在双玻组件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背景下,2.0mm光伏玻璃可能出现紧缺情况。
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向记者表示,在2021年光伏国内新增60GW装机,全球新增160GW的前提条件下,硅料市场在上半年呈现阶段性供应过剩,需求有望在2季度达到低点;不过,下半年市场会再次呈现供不应求,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。光伏硅片一直是隆基股份(114.620, 3.88, 3.50%)、中环股份的双寡头天下,新势力企业崛起的重要原因是市场期待出现新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,硅片市场两强格局的更迭似乎就在当下。
难道硅料与光伏玻璃制造商没有扩产计划吗?实则不然,只不过由于扩产周期不同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,这两个环节扩产进度相对较慢。伴随扩产与大单加持,2020年,上机数控、京运通股价涨幅分别达到了623%和243%。中环股份的涨价虽然有些突然,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一季度,单晶硅片产能尚未大量释放,供需依然偏紧,当下市场行情不支持立刻降价。大硅片的应用推动了大功率组件不断推陈出新,天合光能的规划是,210mm大尺寸电池产能在2021年底占比将达到70%左右,而这些电池产能必然用于制造更大功率的组件产品。
去年四季度,上机数控(176.980, 13.99, 8.58%)旗下的弘元二期8GW硅片项目投产,加上此前已投产的一期5GW项目,合计产能13GW。虽然PERC电池的生命周期还不会很快结束,但业内不少电池企业已经转向其他新技术,例如,记者从爱旭股份了解到,公司2021年的新增电池产能将不再采用PERC技术,而是其他技术路线。
隆基股份方面,市场普遍预计其2021年硅片产能将达到110GW,保持绝对市场领先。记者从业内得到的反馈显示,光伏电池技术正迎来新旧替代的拐点,光伏行业里,三年就会出现一个大的更替,PERC电池是2017年出来的,现在眼看着PERC即将面临下一个新技术替代的时间节点。
扩产背后,既有行业容量增加的有利因素,也有企业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盘算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警惕行业无序扩产的声音正越来越多,作为最激进的一个环节,硅片的过剩风险愈发突出,机构预计,明年硅片均价或将下降20%;电池与组件的扩产同样激进,以至于六大组件企业2021年的合计出货量目标超过了今年全球的潜在需求。